关于吃月饼的民族风俗,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30字内)
关于吃月饼的民族风俗目录
中秋节吃月饼是中国传统的民族风俗,起源于古代的祭月仪式。据传说,古代人们为了祭祀月神,在月圆之夜,将月饼供在月亮下,以示敬意。后来,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
。
在中国的中秋节,吃月饼已经成为一种习俗,人们会在家庭团聚时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如传统的莲蓉月饼、豆沙月饼、五仁月饼等。此外,现代社会还出现了各种新口味的月饼,如冰皮月饼、巧克力月饼等。
。
除了在家庭中吃月饼,还有一种古老的风俗是在公园或在户外赏月,同时品尝月饼、喝茶、吃瓜子等小食品,共度中秋佳节。
。
总之,吃月饼已经成为中秋节的重要民族风俗之一,它不仅表达了人们对中秋节的热爱和祝福,也传承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如何传来的?

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佳节,象征团圆的节日自然少不了团圆饭的陪伴,尽管我国的中秋食俗文化很多,但最“流行”的莫过于吃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月饼又名胡饼、宫饼、月团、团圆饼等,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藏传情抱得胜,八月十五凯旋,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而月饼真正成为世俗美食,相传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在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人们打算团结起来反抗统治者的暴政,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播流言,说有冬瘟流行,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
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现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晚上攻城!”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
另有一说法,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阅兵赏赐臣民。
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中秋节吃一种“宫饼”。
慢慢流传到民间,百姓们称这种饼为“小饼”、“月团”。
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盛行。
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中秋习俗
1.中秋祭月
祭月的活动在现在已经几乎看不到了,在古代中秋节的祭月活动是古代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本质上是古代先民对于天象的崇拜,在古代一些地方的古人祭祀月亮而慢慢成为了一种祭月的习俗,我们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演变而来,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中说,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2.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传统的中秋节习俗,吃月饼的习俗便可见一斑。
当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月饼的甜蜜,它们让欢乐与快乐溢满家园,并带来更多美好的回忆。
虽然月饼是中秋节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最重要的却是和家人团聚共度佳节,收获祝福、幸福。
中秋节,团圆,家和天伦。
愿这一刻的幸福,伴着我们的家人,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美好时光!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30字内)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扩展资料:
中秋节的习俗:
1、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2、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3、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4、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那么你有了解过中秋节有哪些主要习俗呢?
1、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
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现在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2、饮桂花酒
入秋后,桂花盛开,在中秋来临之际开始掉落。
人们会将桂花拾起,酿造成桂花酒。
由桂花酿造而成的桂花酒,味道醇香,酸甜可口。
喝过之后,余香会存留很久。
吃过月饼,喝一些桂花酒起到解腻的作用,而且,桂花酒对睡眠有一定的帮助。
除此之外,中秋喝桂花酒,其实是有寓意的。
桂花是富贵、吉祥的象征。
“桂”与“贵”同音,是一种富裕的象征。
因此,桂花酒很受人们的欢迎。
3、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流传至今。
4、祭月
祭月源于远古初民对月的崇拜,后来作为天体的月被人格化,成为月神。
历代皇家称月神为夜明之神,道教兴起后称月神为太阴星君。
而民间则多认为月神是女性,是嫦娥,称她为月姑或月姐。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少数民族祭月的活动内容除了与汉族的中秋节相似外,还有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系列活动,比如壮族的祭月亮,所以也叫“祭月节”。
中秋祭月仪式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表达人们祈求月神降福人间的一种美好心愿。
5、玩花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
花灯会上会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造型各异,令人赞叹。
以上这是我所知道的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了解哪些习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