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京族的节日有什么风俗,广西京族婚俗之踢沙折枝试情意是什么?

2024-02-21 00时 参考 会员推荐

京族的节日有什么风俗目录

京族的哈节怎么过

广西京族婚俗之踢沙折枝试情意是什么?

1. 春节:京族人在春节期间,会在家里贴对联、贴窗花、挂灯笼等,同时还会燃放鞭炮,祈求来年平安、幸福、健康。此外,京族人还会在春节期间聚餐、拜年、赏花灯等。

2. 清明节:京族人会在清明节期间扫墓祭祖,为已故亲人烧纸钱、祭祀、擦洗墓碑、祭祀等,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3. 端午节:京族人在端午节期间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菖蒲等,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 中秋节:京族人会在中秋节期间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赏花灯等,以表达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5. 国庆节:京族人会在国庆节期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升旗仪式、游行、文艺演出等,以庆祝国家的繁荣昌盛。"。

京族的哈节怎么过

哈节是京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

“哈”或“唱哈”,京语即唱歌之意,哈节就是歌节。

哈节的具体日期因地而异。

防城各族自治县的?尾、巫头两地在农历六月初十,山心是八月初十,红坎是正月十五。

节期一般为三天,通宵达旦,娱神娱人。

哈节在哈亭内举行。

哈亭位于村边,以上乘木料建成,坚固美观。

哈亭正堂设有神台,上供全村共同敬奉的神位(如“镇海大王”、“陈朝上将”等)和祖先牌位。

哈节活动可分为四个程序:首先是迎神,其次是祭神,再次是入席和唱哈。

“唱哈”是哈节的高潮,所占时间最长。

有“哈哥”、“哈妹”调琴击梆配唱,曲调有30余种;唱的有叙事歌、劳动歌、风俗歌、颂神歌、苦歌、情歌等。

“听哈”者以8人一桌入席,一边饮宴,一边“听哈”,其乐融融。

最后一个程序是送神。

送完神,历时数天的哈节才算结束。

广西京族婚俗之踢沙折枝试情意是什么?

居住在广西南海边的京族青年男女,每到“唱哈节”,就会成群结队,相互对歌。

在海边的沙滩上,小伙子看中了意中人,便会一步一步靠近姑娘,走到姑娘面前的小伙子什么话也不说,只是用脚尖轻轻将沙子撩向对方,或是折下一根树枝,把树叶撕碎,抛到姑娘身上。

如果姑娘萌发了情思,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敬小伙子,表示接受了。

  

青年男女在对歌中相互钟情了,就分别去找“兰梅”(京族语媒人),把自己想好的一首爱歌,代为传唱给对方,同时还送去一只绘有花草的木屐。

 

 通常由“兰梅”代为传唱的爱歌,都是寄情于物的。

送的木屐如果正好是左右成对,那这桩事就成了。

一般情况下,由于“兰梅”从中撮合,是不会不成对的。

但如果撮合了木屐仍旧不成对,那男女双方会认为命不相合,也就算了。

 

 互传木屐成对后,便由“兰梅”选定佳期,进行“联亲”。

男方将装满槟榔、茶叶、冰糖的礼盘,请两个特别会唱歌的男女送到女方家中。

女方接礼盘的也是两个特别会唱歌的男女,在接送过程中,大家都以歌代话,一唱一答,情意绵绵。

唱到尽兴,女方歌手才会将礼盘接下。

 

 接下来,当晚就由歌手带着新郎来到女方正式“认亲”。

在“认亲”的过程中,也是全部以歌代语,。

 

 为了探测男方的才学和智慧,女方歌手还一边唱,一边用一些预设的麻烦,来戏弄对方。

因此,如果没有察觉,就会惹起女方故意的哄堂大笑,使新郎面红耳赤,陷入窘境。

  

第二天就是正式婚礼,这天新郎是不出面的,男方挑选两三对歌手做代表,前往女方接新娘。

女方也有相当数量的歌手伴着新娘等候着。

这时女方的大门是关得很严的,在屋前的大路和林中设立三到关卡,每过一道关卡,就要对歌,赢了方能过关。

过了三关才到新娘家门口,这时女方歌手会站起来,双方共唱祝愿歌,入坐喝酒。

 

 宴罢,女方歌手同男家的歌手一起,簇拥着面罩纱巾的新娘,拜别父母出门而去。

他们每行一步就停一回,每停一回就对一轮歌.....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