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风俗是什么意思,苗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苗族风俗是什么意思目录
苗族风俗是指苗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一系列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包括节日庆祝、婚礼葬礼、服饰习惯、饮食习惯、民间艺术等方面。苗族风俗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有什么习俗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以下的风俗习惯:
一、礼仪方面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二、服饰方面
苗族的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为。
三、节日方面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
四、生活习俗
吃:1.吃油茶。
油茶是将油炸后的爆花米,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兴,不喝,则视为瞧不起主人。
有的还要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第三杯是甜茶。
2.吃山泥鳅(晰蜴,统称)。
将处理后的山泥鳅加少量米粉,一起腌入坛子内,用来招待贵客。
3.吃青菜。
农历过年喜欢吃青菜,一般不切碎。
穿戴:苗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
男,一般老人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
中年人和青年人,穿开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产的"家机斑衣",妇女服饰另具风格,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缀栏插花瓣与其间,下身着镶边、绣花或数纱宽脚裤。
引人注目的女头帕,一般有一丈多长,颜色是青、蓝两种,黑色相间衬花格子有的包丝帕。
住:1.,吊脚一般2-3屋,飞檐翘角,并有走廊围白木质栏杆,栏杆雕有各种图案。
吊脚下层用来贮藏粮食,存放农具、堆放柴草、土灰,或圈牛、羊、猪及厕所等。
上层为人居住。
2.火炉,形状为方形,高60-70厘米,上面周围用木板盖好,四周用砖、好,中间围成正方形火塘,用来烧火做饭,周围下层为空间,用以关鸡、鸭。
天冷时,主、客人都坐在火炉上,说笑、谈论家事和休息。
火炉上吊有一个不同形状的木架,将种子、茶叶篓、等挂在上面。
苗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
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饮食也很有意思。
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则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里面包着鲜肉或酸菜,味道极为鲜美。
苗族人还爱吃酸、辣味的食物,他们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苗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苗族民风习俗:
一、丧葬
苗族丧葬,古代有洞棺葬习俗。
老人去世,安放于岩洞。
望漠县桑郎镇述里锡袜洞,有洞葬棺1其红岩洞有棺木9具,麻山1乡下油年坑洞有棺木12具,巴筛洞、果岭洞、干岩洞、高木洞都有木,还有乐旺镇的油全洞有数具棺木。
现代洞棺葬已经绝迹,完全实行土葬。
土葬有入殓、祭奠、出殡、安葬等程序。
1、出殡、安葬有棺殓土葬、送终、设灵堂、喊饭、择期、开路、引发、砍马(牛)、解斋、送饭菜、复山、除服、重丧。
二、服饰
苗族服饰,男性无大异,一般头戴青、蓝色头帕,旧时穿长衫或对襟短衣,宽松筒形裤。
女性服前丰富多彩,式样色调繁多。
望谟县苗族大都自己种棉花种麻,自己纺纱、绩麻、织布、缝制衣。
苗族支系,以语言、服饰为区别,表现在妇女的打扮和装束。
1、“黑苗”男性穿青色长衫,布纽扣,下身穿桶裤,长齐膝下,亦为青色和蓝色,裤头另接其它颜色多是白色。
2、“红苗”自称“猛哪”,即红的意思。
女性上衣是细麻缝制,衣袖是蜡染绣花红布作高领领背下有一块宽4寸8的红色图案坎肩,衣襟无衣扣,短齐腰。
3、“白苗”自称“猛缕”。
“缕”是白的意思。
妇女头戴4丈长、层层相叠的青色或蓝色大盘帕,上衣用棉布或细麻布缝制,右开襟,长齐腰带系处,衣领衣袖绣花,衣领下面红色图案坎肩,长尺余,宽8寸,四周镶上花边。
三、居住
望谟县苗族,迁入县境内较晚大都是清朝后期迁徙来的。
迁人后,在无人居住的荒地垦荒种地因而居住分散并以支系聚居一村一寨。
如石电的松团村、岜饶乡的绒村、新屯镇的牛角塞等。
苗族村赛或单家独户、或三五户为邻居,很少有数十户同一村赛。
苗家有“上大梁”的习惯。
梁是架于中间一间的两根中柱上,在“上大梁”之前,要在正中一间后面安一四方桌,桌上打一把洋布伞遮住,伞架上挂一张女帕及耳坠、桌子背面用一铺席子围着,桌上摆有一竹筒大米,在米上面烧香、点烛、点灯。
四、饮食
望漠县苗族,居住和耕地处于高山地带,故以旱地作物为主/主要生产苞谷、小米、荞子高梁、红、豆米、旱谷、旱稻等)水稻不多,平时以苞谷为主粮。
逢年过节、办喜事,用糯米式各种杷积喜欢吃嫩苞谷耙、红稗粑、小米粑、荞粑。
五、打老庚
苗族青壮年中常与本族以及布依族、汉族打老庚。
逢年过节,互送礼品,往来密切红白喜事互相帮忙,亲如兄弟姊妹,情同手足。
六、信仰
苗族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多神。
家户户设神龛供奉祖先逢年过节,或婚嫁喜庆,都要杀鸡煮肉祭祀。
七、禁忌
族禁忌,腊月三十至正月初一早上忌吹火,初一早上,妇女忌串门。
正月初一至初七不扫地不准有大响声,不准砍柴劈柴,不准洗衣服,不能上山干活。
遇上打春雷,第一次要忌5天第二次要忌3天,第三次忌1天,禁止犁田、犁土,做庄稼活。
农历2月初二,忌“雀雀会”2天。
产妇未满月不准到堂屋,不准外出串门。
八、节日
有春节、开年、三月三、端午节、七月半、中秋节、新米粑节。
九、风情
有苗族禁忌、苗年、鸡八块、进门酒、跳花节、苗族新娘走亲访友、木叶饭、与死人“谈恋爱”、吃狗肉、一家客人全寨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