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正月二十八有何风俗,正月二十八,那些你不知道的风俗习惯

来源 开源网站 发布:2023-12-02 13时

    正月二十八,在江浙地区,有“正月二十八,家家户户盼上发”的说法。

    据说明朝时期,朱元璋未当皇帝时,穷困潦倒,食不果腹,流落到江浙一带。当地百姓看他可怜,就东家送些干粮,西家送些干菜,最后凑齐了一些干鲜果品。当地人还为他凑了一些盘缠,劝他到南京(古称金陵)闯荡。朱元璋到了南京后,由于没有住处,就睡在大街上。正月初一早晨醒来,发现所带的干粮干菜全被老鼠吃了个精光。

    朱元璋一气之下,把老鼠洞及四周全部堵死,鼠害虽然没有了,但年也过完了,又赶上连日大雪,无法出门寻找食物。

    正月初二大雪过后,天晴了,朱元璋干粮吃完了,只好到街上四处乞讨。转了一天什么也没有得到。傍晚时分又累又饿又气,便靠在一家屋檐下睡着了。

    睡梦中朱元璋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白发老翁对他说:“正月二十八,家家户户盼上发。”

    朱元璋醒来后,觉得这句梦语很准很灵,就依据这句梦语过了正月二十八后四处寻讨饭吃。正月二十八日到了,朱元璋什么也没有得到,这时一个老太婆对他说:“小伙子若想活命的话,就随我到我家吧。”

    朱元璋就跟老太婆走了。老太婆姓郑,是个寡妇,家里只有一个女儿。母女俩将朱元璋领到屋里让他饱吃了一顿。并说:“你总不能这样四处流浪吧?我女儿也到了婚配的年龄了,你就做我的上门女婿吧。”

    后来郑氏母女又给了朱元璋一些盘缠和干粮,劝他到南京或者更远的地方闯荡谋生。

    若干年后,朱元璋做了皇帝并回乡探亲。他先来到昔日睡过的大街看了看,老鼠洞仍被堵死着。又来到郑氏家门前打探,郑氏母女早已去世了。在郑家呆了一天之后返回皇宫。几天之后昔日堵死的老鼠洞不知谁给捅开了。正月初一早晨一群老鼠出来觅食时被过往行人和车辆压死不少。这时朱元璋才明白:原来老鼠是在报复他当年的堵洞之举啊!为了感谢郑氏母女的救命之恩并彰显郑氏母女的功德,他下令将郑氏母女住过的这条街改为“老鼠街”,并在此修建一座“保驾楼”以示纪念。据清康熙江宁县志载:该楼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为旌表郑氏孀妇而建。

正月二十八,那些你不知道的风俗习惯

    你可能会对正月二十八这个日子有些陌生,但其实这一天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有着丰富的含义。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正月二十八到底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吧!

    让我们先从正月二十八的由来开始谈起。在中国古代,正月通常被视为是新年的开始,而正月二十八则是新年的最后一个重要日子,又称为“小年”。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些特别的活动,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其中最有趣的习俗之一就是“吃”。在正月二十八,家庭主妇们会准备丰盛的晚餐,这通常包括一些寓意吉祥的食物,如鱼、肉、蛋等。这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鱼寓意着年年有余,肉则代表着大富大贵,蛋则象征着生活的圆满。所以,吃这些食物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除了“吃”的习俗外,正月二十八还有“送穷”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大扫除,将家里的垃圾清理干净,以示送走过去的贫穷和不幸。然后,他们会将这些垃圾放在一个袋子里,并将其扔到外面,以迎接新的一年。这个习俗表达了人们对于新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除此之外,正月二十八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和活动。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理发,寓意着“剃头去旧”,以示从头开始。而在另一些地方,人们则会选择在这一天结婚,认为这样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

    正月二十八是一个充满着传统和文化的日子。虽然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了这些习俗的起源和含义,但它们仍然是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所以,下次当你在正月二十八看到人们在吃鱼、大扫除或者理发时,不妨问一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然后,你可以向他们介绍这些有趣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