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歙县人家结婚风俗习惯:传统之美,百年好合

时间:2023-11-27 01:41 来源 共享网站

    歙县人家结婚风俗习惯如下:

    1. 托媒:男女双方都要托媒人往说,谓之“伐柯”,也叫“提亲”。

    2. 合八字:请算命先生“合八字”。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看男女双方是否相宜婚配。

    3. 相亲:由媒人安排男女双方见面。俗称“相小姑”。

    4. 下聘礼:俗称“过礼”。下聘礼的日期、时辰都要请先生算命,还要避开与双方属相相冲的日子。下聘礼的数量也要根据双方家庭经济状况而定。

    5. 送日子:由男方请先生择定结婚日期,由媒人把写有结婚日期的红帖(俗名“双红”)送交女方。

    6. 过大礼:在结婚前的一二十天,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女方要退些礼物给男方,叫“回礼”。

    7. 哭嫁:姑娘出嫁前要“哭嫁”。是否“哭嫁”因地方习俗和家庭条件而异。

    8. 上花轿:姑娘出嫁时要“上花轿”。上轿前要吃“上轿饭”,要哭唱“上轿歌”。上了花轿后,媒人要绕县城一圈,再回到新郎家。

    9. 拜堂:新郎新娘进洞房前要拜堂。拜堂时,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

    10. 闹新房:拜堂后,新郎新娘送入洞房。闹新房时,房门口放一把筛子,筛子上披红布,寓意是“有筛有簸,养儿育女一大窝”,也是对新娘的戏谑和调侃。闹新房后,新郎新娘吃“提桶饭”,饭后再吃枣子、桂圆、莲子等干果,寓意是“早生贵子”。

    11. 三朝回门:婚后第三天,新郎新娘要回门看望女方父母。回门时,新郎要带礼物孝敬岳父母和岳母娘,俗称“三朝回门”。

歙县人家结婚风俗习惯:传统之美,百年好合

    在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歙县,结婚风俗习惯承载着无数爱情的见证和祝福。这里的风俗充满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为每一对新人呈现出一幅别样的婚俗画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探索那耐人寻味的歙县人家结婚风俗习惯。

一、传统篇:

    1. 提亲与纳采:在歙县,男方会先请媒人前往女方家中提亲,随后便进行纳采仪式。在这个环节中,男方会准备一些礼物,如鸡、酒、糖等,由媒人送至女方家中。女方在收到礼物后,会回赠一些物品,如布料、花生等,表示同意这门亲事。

    2. 过大礼:经过提亲和纳采之后,男方会再次准备丰富的礼物,包括金银首饰、喜饼、肉类等,由媒人送至女方家中。这些礼物代表了男方对女方的重视和祝福。女方在收到礼物后,会设宴款待媒人和男方家人。

    3. 婚礼筹备:在婚礼前,女方会进行嫁妆的准备,包括衣物、被褥、家具等。男方则负责婚房的布置,以及请好宴席的厨师和服务员。双方共同为婚礼做好充分的准备。

    4. 婚礼仪式:婚礼当天,新郎新娘会进行拜堂仪式,向父母敬茶,然后进行婚宴。婚宴结束后,新郎新娘会回到洞房,进行传统的“闹洞房”活动。

二、现代篇:

    1. 婚纱摄影:现在的歙县年轻人也会像都市里的年轻人一样,选择拍摄唯美的婚纱照,将他们的爱情定格在镜头里。

    2. 婚礼现场:许多新人在婚礼现场也会融入一些现代化的元素,比如请乐队进行现场演奏、使用投影仪播放新人的恋爱历程等,让婚礼更加个性化和浪漫。

    3. 婚车装饰:虽然歙县有着古老的婚俗传统,但现代的元素也已经深入人心。新人们通常会选择装饰精美的婚车,为他们的婚礼增添一抹现代化的色彩。

    4. 婚礼酒店:许多新人选择在当地的酒店举办婚礼,既省去了繁琐的准备工作,又能让宾客享受到舒适的用餐环境和优质的服务。

    5. 电子请帖:为了方便远方的亲友参加婚礼,新人还会制作精美的电子请帖,通过邮件或微信发送给亲朋好友。

三、特色篇:

    1. 手工技艺:在歙县的婚礼上,你还能看到各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如刺绣、剪纸等。这些都是当地妇女们亲手制作的,寓意着祝福新人百年好合、幸福美满。

    2. 宴席文化:在歙县,婚宴的菜肴非常丰富,而且寓意吉祥。比如“四喜丸子”寓意着新人的团圆和美满,“鱼”则寓意着年年有余。

    3. 祝福红包:在婚礼上,亲朋好友会向新人赠送红包以示祝福。红包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祝福的心意和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4. 蜜月旅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人选择在婚后进行蜜月旅行,感受浪漫的二人世界。这既是年轻人的时尚选择,也是对传统婚俗的一种新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