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福州游神风俗的来历,福州游神风俗的传奇起源与独特魅力

来源 会员推荐 时间:2023-11-18 10:02:39

    福州游神风俗来历,据榕城古镇一书记载,福州民间每逢喜庆、祭祀,如“时年八节”,甚至佛生日、神诞辰等,均要游神。特别是由古代乡民为纪念刘文成公而形成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

    相传,刘文成公为明代永乐年间河南归德府人氏,因与宰相夏言不和,被贬至福州任太守。他为官清廉,除恶务尽,深得民间爱戴。后人为了纪念他为民除害的功绩,在英城内为他建了文昌阁一座(又叫文成庙),每逢节日期间,在文昌阁前设香案、供祭品,供人朝拜。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倭寇攻打福州,城内居民纷纷逃避,刘文成公率军民奋勇抵抗,击退倭寇。为纪念这次胜利,每年元宵节期间,福州城内各街巷都要举行游神活动。

    游神队伍由八人扛着“肃静”、“回避”两面大红牌开道,紧接着是二十四名精壮小伙子簇拥着文昌帝君大轿。队伍中有大鼓、小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唢呐、小号等各色乐器组成的乐队,丝竹管弦,乐声悠扬。文昌帝君大轿之后是数以百计的各街坊乡民举着各式各样彩绘纸糊或五色木雕的牌楼、刀花、鸡狗花灯等各式花灯。游神队伍沿着福州城坊古街——鼓楼前、郎官巷、塔巷、南后街、营房里、连坂街缓行。队伍中还有不少名剧戏装打扮的人物,如关云长、包文拯、诸葛亮等历史名人。当游神队伍行进到文昌阁前时,在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乡民们争先恐后将供品奉上香案。此时,一些乡民还向焚烧香纸的火堆叩拜,甚至有人从火堆上跳跃而过以示虔诚。

福州游神风俗的传奇起源与独特魅力

    福州,这座拥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城市,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游神风俗而闻名于世。每年的特定时期,福州人民便会举行盛大的游神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福州游神风俗的来历,感受这一传统习俗的独特魅力。

一、福州游神风俗的来历

    福州游神风俗起源于古代先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崇拜。人们相信,神灵掌管着世间的一切,只要诚心祈求,就能得到神灵的庇佑。因此,每逢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福州人民便会举行盛大的游神活动,以示对神灵的敬仰和感激。

二、福州游神风俗的独特魅力

    1. 丰富的文化内涵

    福州游神风俗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在游神活动中,人们不仅会向神灵祈求平安、幸福,还会通过表演舞蹈、戏曲等民间艺术形式来展示福州人民的精神风貌。这些民间艺术形式如闽剧、福州高楼米线等,都是福州地方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 精美的游神造型

    福州游神风俗的另一大特色在于精美的游神造型。在游神活动中,人们会用竹编、绸缎等材料制作各种形态各异的神像,这些神像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寓意深刻。如“临水夫人”象征着孕育和生命,“张天师”则代表了驱邪避凶的力量。

    3. 广泛的群众参与

    福州游神风俗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广泛的群众参与。在游神活动中,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达官贵人,都会齐心协力地参与到这一盛大的仪式中来。人们会在锣鼓声中抬着神像巡游大街小巷,以示神灵的力量无处不在。这种广泛的群众参与不仅增强了人们对神灵的信仰,还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三、福州游神风俗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尽管时代在变迁,但福州游神风俗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在现代社会中,这一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传承历史文化

    福州游神风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信仰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通过参与游神活动,人们可以了解福州地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2. 加强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

    福州游神风俗作为一种集体活动,能够加强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在游神过程中,人们共同抬着神像巡游街巷,共同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这种集体活动不仅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3. 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福州游神风俗作为当地的特色文化活动之一,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客们不仅可以领略到福州独特的传统文化魅力,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福州美食、购买到特色的手工艺品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福州旅游经济的发展。

    福州游神风俗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习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参与其中。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该珍惜并传承这一文化遗产,让其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为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