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正月二十五填仓风俗,揭秘中国传统节日:正月二十五填仓日的风俗与寓意

时间:2023-11-02 来源 共享网站

    填仓,亦称“填房”。汉族民间传统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

    正月二十五日,俗称填仓日。中国民间以家中炒带领填仓。

    东北填仓日的习俗主要是炒填仓。这一天黎明,全家老少一起起床,由孩子先在院子里点燃一张麻纸,边燎边念:“填仓,填仓,吃顿黄粱。”然后,家长将一些粮食倒入锅中爆炒,边炒边念:“一把米,一把面,看着孩子填填。”之后,家人依次在锅周围填上一把把粮食。

    河北填仓日的习俗是蒸囤。在填仓日黎明时分,先在院内画一个粮囤的形状,然后在里边放上五谷,边放边念:“今年收成托老天,收成托老天。”等老天保佑五谷丰收后,开始蒸馒头,蒸好后,把馒头逐个放在粮囤上。

    北京填仓日的习俗主要是祭仓神。这一天黎明,先在院里用石灰画一个象征粮囤的圆形圈,然后在里边放些粮食,并在旁边放些干草和点燃的香。全家人依次向圈内鞠躬作揖,祈求上天保佑今年五谷丰收。祭完仓神后,开始做饭。

    山西填仓日的习俗是蒸糕。在院子里用石灰画一个圆形圈,并在里边放上五谷杂粮,然后点燃香和蜡烛,全家依次向圈内鞠躬作揖,祈求上天保佑五谷丰收。祈祷后,开始蒸糕。蒸好后,把糕逐块放在粮囤上。

    陕西填仓日的习俗是吃灶卷。在填仓日黎明时分,先在院子里画一个象征粮囤的圆形圈,然后在里边放上五谷杂粮和点燃的香。全家人依次向圈内鞠躬作揖,祈求上天保佑五谷丰收。祈祷后,开始做饭。做好饭后,把灶火熄灭,将卷子从火炉中取出,边拿出边念:“火烧粮仓门,一把抓住你。”然后把卷子放入粮囤中。

    宁夏填仓日的习俗是吃面棋子。在填仓日黎明时分,先在院子里画一个象征粮囤的圆形圈,然后在里边放上五谷杂粮和点燃的香。全家人依次向圈内鞠躬作揖,祈求上天保佑五谷丰收。祈祷后,开始做饭。做好饭后,把面棋子放入粮囤中。

    希望对你有帮助。

揭秘中国传统节日:正月二十五填仓日的风俗与寓意

    在中国传统农历中,正月二十五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名叫“填仓日”。这个节日虽然不是公众假期,但在中国各地都有庆祝的风俗,体现了人们对丰收、富裕和好运的期盼。本文将为您揭秘正月二十五填仓日的风俗和寓意,让您对这个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填仓日的起源和含义

    填仓日,又称为“天仓日”,是农历正月二十五的传统节日。据史书记载,这个节日源于秦朝,当时称之为“地穿日”,意在敬畏土地神,祈求土地肥沃、粮食丰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将这个日子视为一个象征丰收和富饶的节日,希望通过祭祀和庆祝来获得好运并迎接新的一年。

二、填仓日的庆祝方式

    1. 祭拜土地神:在填仓日这一天,人们会前往当地的土地庙或社稷坛,祭拜土地神,祈求新的一年农作物丰收,家庭平安。

    2. 填仓:填仓日的庆祝活动也被称为“填仓节”,意在往仓库里添加粮食,寓意着丰收的喜悦和富饶的生活。人们会在家中用灶灰在院子里撒出一个个圆形或方形的图案,中间放上五谷杂粮,象征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3. 吃仓底饭:在填仓日这一天,人们会吃仓底饭。这顿饭通常是用剩余的杂粮和干果制作而成,味道香甜可口,寓意着珍惜粮食、不忘本源。

    4. 舞龙舞狮表演: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在填仓日这一天进行舞龙舞狮表演。这些表演旨在驱邪避祟,迎接好运,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填仓日的文化内涵

    填仓日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体现了人们对土地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期盼。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过祭祀、庆祝和传承风俗文化,传递着对祖先的感恩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填仓日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粮食,不忘本源,始终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四、结语

    正月二十五填仓日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既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精神风貌,也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感受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铭记我们的文化根源和精神信仰。让我们共同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