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相术 > 面相 >

曾国藩 面相学,手定东南:晚清曾国藩用相面术定国事

来源 共享网站 日期 2023-12-28 12:40:45

曾国藩 面相学目录

曾国藩 面相学

手定东南:晚清曾国藩用相面术定国事

怎么学看面相

曾国藩的相面术究竟有多准,他看出了哪些人的一生?

曾国藩 面相学

    曾国藩是一位在清朝末年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还对相面学有着深厚的研究。他曾经写过一些关于相面学的文章,认为人的面相可以反映出其性格和命运。

    在曾国藩的相面学中,他认为人的面相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长:身材高大,长方脸,长腰,长腿。

    2. 黄:肤色不能太白,也不能太黑,要面色微黄且透着红。

    3. 昂:看上去阳光率真,斗志昂扬,有精神,看上去特积极,特正面。

    4. 紧:长得结实,肌肉发达,没有赘肉,看上去十分干练!

    5. 稳: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四平八稳,走路有气势,简言之就是有气场。

    6. 称:长得匀称,无论是身材还是五官,都起到好处,如同黄金分割点一般。

    曾国藩认为,具备以上特点的人通常会有比较好的性格和命运。同时,他也认为人的面相并不是绝对的,还需要结合其他方面的因素来综合判断。

    总的来说,曾国藩的相面学是一种传统的人相研究方式,虽然其科学性有待商榷,但在文化和历史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手定东南:晚清曾国藩用相面术定国事

关于曾国藩与相面术,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认为曾国藩相术精绝,可凭一面定人荣辱甚至生死。

史载:江忠源任侠自喜,曾国藩一见,即叹为奇士。

江氏告辞出京之时,曾国藩看着他的背影,对朋友说:“此人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当以节义死。

”当时天下太平,谁都不相信曾国藩的话。

后来太平军兴,江忠源果然在安徽庐州(今合肥)城破时自杀(一说被杀),这成为后人证明曾国藩相术之准的最佳证据。

曾国藩善相之名流传如此之广,乃至有人将《冰鉴》一书托于曾国藩名下,结果风行海内,至今仍然畅销不绝。

另一种以为曾国藩既为不世之纯儒或者说醇儒,于相术必未用心。

比如:葛虚存就否认曾国藩以术相人:

盖生平之际,物色人才,危急之秋,激昂忠义。

精神所感,诚至明生。

文正儒臣,岂有相人术哉?

后面内容更精彩

我们先撇开这两种结论,厘定一些简单的事实。

曾国藩的识人本领确实高人一筹。

曾国藩以“识人之明”闻于史册。

郭嵩焘所作墓志铭中说他:

以知人名天下,一见能辨其才之高下,与其人贤否。

清 *** 对他盖棺定论,有“尤得以人事君之义”一句。

曾国藩发现人才之多,影响之大,史上确实无人可与匹敌。

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郭嵩焘、沈葆祯、丁日昌、杨岳斌、彭玉麟等晚清风云人物,都得到过曾国藩的荐拔。

出身曾氏幕府位至巡抚、总督者多达三十余人,这种盛况在中国历史上十分罕见。

曾国藩确曾以“相术”相人。

晚年曾国藩每接见生人,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先不说话,而是盯着客人,从上到下看上几分钟。

《清史稿曾国藩传》载:

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

这种相人方式当然不免使许多被接见者十分不舒服,曾国藩却在这几分钟内对这个人形成了自己的基本判断。

据说:“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1863年9月,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到安庆拜见曾国藩,商讨洋务事宜。

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容闳这样回忆他与曾国藩首次见面的情形:

这天,当我的名片递进去以后,我在接待室只稍停留片刻,就被引到这位中国的大人物面前。

依照惯例,总督向我表示了欢迎,然后他便请我坐在他的正对面。

他默默地坐着,一直对我微笑着,这样长达几分钟,看样子见到我使他非常愉快。

但同时他又以锐利的目光从头到脚地审视着我,似乎从我的外表能够发现什么奇异之处。

最后,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的双目,好像我的眼睛特别吸引他的注意。

我必须承认,在这期间我虽然没有羞怯感,但我的确感到不安得很。

接着,他开始向我提问。

<!-- shwc end -->

相过面后,曾国藩问容闳是否愿意在他麾下当一个军官,并且说:“我从你的相貌可判断出,你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因为我从你的眼睛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勇敢且具有指挥才能的人。

但容闳并不想在战场上出生入死。

他回答说,他也许有军人需要的勇敢,但缺乏军事训练,通过这种方式谢绝了曾国藩的好意。

这是文字中记载曾国藩相人实践最生动详细的一篇。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文字材料证明曾国藩精研相人之术。

后面内容更精彩

《湘乡曾氏文献》中有《同官册》一册,内容是曾国藩接见属员后写下的评语。

从这些评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的相学素养。

有一些人的身形面相为他所肯定,比如“唇薄而定,鼻正而长”,“面如条瓜”,“腰劲挺”。

在这些人名后面,他画○,这类面相说明这些人“心术正”、“可造就”、“可用”。

另一些人名下面则记有“目有浊气”、“横纹入口”、“视下,言闪烁”、“鼻削下锐,面干瘦非福相”等从相法角度来说是恶相的描述,这些人的名字被画了△,后面评以“心术或坏”、“庸俗”甚至“坏种”等词。

很显然,许多下属仅凭这一面之缘,或者说,仅仅因为自己鼻子和眼睛的形状,就被曾国藩决定了政治前途的穷与通。

除了这本《同官册》,曾国藩研究运用相术的记载还大量见于其日记之中。

咸丰八、九两年,曾国藩日记中大量记载了他接见部下时的相面结果,随手举出几例:

陈青云……眼圆而动,不甚可靠。

刘湘南……眼黄有神光,鼻梁平沓,口圆有童心,腰挺拔,面英气可爱。

廖世霖……充哨长。

鼻梁直,腰身正。

在家小贸营生。

头发、眉毛有浊气。

熊登武……目有精光,三道分明。

鼻准勾而梁方,口有神而纹俗……三年入罗营,从救江西。

周惠堂……充水营口官。

颧骨好,方口好,面有昏浊气,色浮。

不甚可靠。

傅裕昆……鼻歪,不可恃,色亦不正。

……

曾国藩之精通相术,与他的识人之明之间,是否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多数人认为二者是有必然联系的。

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就这样说:

<!-- shwc end -->

怎么学看面相

《太清神鉴》一般是学面相一定要看的,是收藏在四库全书里的书籍,很有历史,传说是后周的王朴所著,其实应该是后人假托而作的。

还有曾国藩的《冰鉴》也是很普及的书籍。

另外建议找一下苏民峰的面相书与视频,他讲的虽不很精,但很平白易懂,而且结合现代的很多思想,剔除了一些过时的东西,对初学者还是很有帮助的。

楼主推荐你看看李计忠老师的书,他的书都是很值得学习的。

《周易相学入门》此书主要介绍了面相学入门的基础知识。

首先介绍了人面部的五官特征及其吉凶断法,进而对三停部位、十二宫、十三部位、面相五行、流年运气、声、音、气色等,与人的富贵、贫贱、寿夭和祸福的必然联系做了论述。

然后分别对骨相、行相、脸型及男女相贵贱等断法做了详尽的阐述。

此书在文字的组织上,简练生动,通俗易懂,耐人寻味;在相理分析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层层剖析,易于理解和掌握。

与此书同时出版的《周易相学点窍》、《周易相学精解》、《周易相学精粹》、《周易相学释疑》手面相书籍,论述人的面相理休咎极为详尽,奇招妙法,精释满卷,独具风格,自成一体,犹如一副美丽的画廊,读者从中能得到高深的艺术享受。

这是李计忠老师三十多年来,在为人看相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和体会心得,无论东方人或是西方人,均可适用。

强烈推荐。

希望对你有帮助。

曾国藩的相面术究竟有多准,他看出了哪些人的一生?

曾国藩面相看过最有名的三位就是,慈禧、皇上和恭亲王。

晚清第一功臣曾国藩是一个非常牛的人物,他打仗如同刘备屡败屡战,不过后来他改变了策略,因为他善长识人相面,于是他就利用这种特长笼络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到自己的麾下效力,例如著名的李鸿章、左宗棠等等,让他们到前线为自己冲锋陷阵,而自己则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曾国藩是靠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其残酷血腥手段让后人不寒而栗,尤其是在攻破金陵之后针对已经死去的洪秀全的羞辱这件事情,至今被史学家称为“曾剃头”。

不过这并不妨碍曾国藩成为一代相学大师。

这也因此成为一个争议性比较大的人物。

公元1864年,太平军被剿灭之后,慈禧太后曾经召见曾国藩。

然而此时的慈禧并没有褒奖曾国藩,反而一连串的说了很多无关紧要的话题,让曾国藩顿生厌恶,因为曾国藩来的目的就是希望清廷能够兑现咸丰皇帝“先入金陵者王”的诺言,可是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满清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仅仅给了一个“一等毅勇侯”。

不过通过这次见面曾国藩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那就是他趁机观察了慈禧、皇上和恭亲王这三个人。

之后,曾国藩在自己的日记中分别记录了对这三个人的评价。

针对慈禧和皇帝,曾国藩给出的评价是“两宫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皇上冲龄,亦无从测之”,意思就是:慈禧这个人没什么大的政治才能,大清国在她的手里早晚要完蛋。

对恭亲王奕的评价是:有小智,但晃荡不能立足,意思就是做事没有主见,属于墙头草的类型。

没想到他几句话就预知了清政府的未来,他的面相之术确实有点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