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奇偶,谁能跟我讲一下生肖的传说?
十二生肖的奇偶目录
十二生肖的奇偶性是根据它们在十二地支中的排列顺序来确定的。在十二地支中,鼠为阳性奇数,牛为阴性偶数,虎为阳性奇数,兔为阴性偶数,龙为阳性奇数,蛇为阴性偶数,马为阳性奇数,羊为阴性偶数,猴为阳性奇数,鸡为阴性偶数,狗为阳性奇数,猪为阴性偶数。因此,鼠、虎、龙、马、猴、狗为阳性奇数,牛、兔、蛇、羊、鸡、猪为阴性偶数。"谁来说说十二生肖相关的故事?

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
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
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杰作。
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
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
清朝赵翼所著《陔余从考》也指出这一史实。
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
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
宋代洪巽的《旸谷漫泉》、明朝郎瑛的《七修类稿》等对此都作了解释。
另外佛经《大集经》记有十二生肖轮流游行的故事,但其中无虎而有狮子,因此有人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的,以虎代狮,可能与中原不产狮有关。
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
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
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
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
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
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
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
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
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
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
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
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
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
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下午三点至五点,属申时。
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
下午五点至七点,属酉时。
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傍晚七点至九点,属戌时。
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
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
夜间九点至十一点,属亥时。
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作“亥猪”。
就这样,一天的时辰和动物搭配就排列了下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后来人们把这种纪时法用于纪年,就出现了十二生肖。
对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时辰,还有一类似的说法。
据说天地生成于子时,生之初,没有缝隙,气体跑不出来,物质无法利用,被老鼠一咬,出了缝隙,才使气体跑出来,物质便能利用了。
老鼠有打开天体之神通,子时就属鼠了。
老鼠打开了天地之缝,牛便出来耕耘在地,于是丑时就属牛了。
传说人生于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时人最怕老虎,寅时便属虎了。
卯时已经进入清晨,但太阳还没有出来,照亮大地的还是月亮,而月宫中唯一的动物是“玉兔”,于是卯时便属兔。
传说辰时正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此时自然属龙了。
蛇善于利用草掩藏其行踪,据说巳时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动,不能伤人,所以巳时属蛇。
午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刚欲产生,马跑离不开地,是属阴类动物,故午时属马。
传说羊吃了未时的草,并不影响草的再生,未时就属羊了。
申有“伸”的意思,而猴子最善于伸屈攀登,故申时属猴。
本时鸡开始归窝,此时当属鸡。
戌时天渐渐黑了,狗开始“工作”,看家望门护院,这时就属狗。
亥时已入夜,万物寂静,天地混沌,而猪和天地混沌一样,除“吃”以外一无所知,亥时自然就属猪了。
《法苑珠林》引《大集经》言十二生肖由来曰:“阎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兽,并是菩萨化导。
人道初生,当菩萨住窟,即属此兽护持、得益,故汉地十二辰依此行也。
”又云:“其所以分配之义,则《旸谷漫录》言之颇详。
据之,子、寅、辰、午、申、戌俱阳,故取相属之奇数以为名的鼠、虎、龙、猴、狗皆五指,而马单蹄也;丑、卯、巳、未、酉、亥属阴,故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的牛、羊、鸡、猪皆四爪,兔两爪,蛇两舌也。
”据此,十二种动物按足趾奇偶排列为:牛四趾,为偶;虎五趾,为奇;兔四趾,为偶;龙五趾,为奇;蛇无趾却两舌,为偶;马一趾(单蹄),为奇;羊四趾,为偶;猴五趾,为奇;鸡四趾,为偶;狗五趾,为奇;猪四趾,为偶;十二种动物中,只有鼠最特殊,前足为四趾,为偶;后足五趾,为奇。
这样,原是奇、偶全占,因此就排在了十二种动物首位了。
谁能跟我讲一下生肖的传说?

十二生肖始于纪元前六世纪,初期跟地支一组的数字互相应用,到后来才变成的纪年的年号。
但是,在十二生肖中,为何人人喊打的老鼠能独占鳌头,领袖群伦呢?这里有一个民间传说:玉皇大帝召集众生肖开排名大会,猪鼠牛马羊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一齐赶着赴会,牛大哥憨厚,早早启程 结果一马当先占了首位,本来冠军非它莫属,可是机灵的老鼠在关键时刻,看准时机,悄悄跃上牛背,站在牛头上,结果排名时牛大哥就只有让位于鼠老弟了,屈居第二。
当然,这只是传说,近年来,流行另一种较合理可信的说法,我们知道,动物的足趾有单双即奇偶之分,不管是二足或是四足,它的足趾数目前后或者左右都是相同的,但唯独鼠是例外,它是前足四趾而后足五趾,所以在排列十二生肖时,按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列,鼠足因为奇偶同体,无法安排,所以因异得福名列前茅。
接下来是牛,足有四趾,属偶数,虎足有五趾,属奇数,免足有四趾,偶数,龙足有五趾, 奇数,蛇呢,因为无足无趾,实同偶数,马足有一趾,奇数,羊足有四趾,偶数,猴足有五趾,奇数,鸡足有四趾,偶数,狗足有五趾,奇数,猪足有四趾,偶数。
这种按足趾奇偶数来分的说法,终于为鼠老弟伸张了正义,洗刷了蒙受多年的“占位”之冤,使鼠能扬眉吐气,来年再展风采。
这个故事的另外一章讲述的是猫鼠为何成仇人。
当时,猫和鼠原是好朋友,在赴群众大会前,它们一起睡并约好谁先醒就叫醒谁。
岂知,老鼠第二天起得早,竟然静悄悄地独自赴会,不理会猫。
等猫醒来赶赴大会时,佛陀已经将十二年号分配好了。
猫和鼠便从此结下深仇。
当然传说归传说,民俗学者郭立诚氏的看法则较可获得历史记载的应证。
人们是为了便于记住天干地支名岁,而将代表十二辰的动物来称呼它。
12生肖是什么来的?为什么没有猫呢?为什么猫要吃老老鼠?

有一则民间传说讲:一天,玉皇大帝要给十二种动物排次第,派猫去通知其它十一种动物,中间没有老鼠。
老鼠偷听到了猫对牛的传话,便先下手为强,偷偷地第一个到天宫报到。
醉眼朦胧的玉皇大帝见老鼠应卯,也不辨真伪,糊里糊涂当下排在第一位,第一个被通知的牛反而成了老二。
猫给其它动物一个个传话完毕赶到天庭,十二个座位已排完,没有了它的位子,故十二生肖老鼠成了老大,反倒没了猫。
从此,猫与老鼠结下了大仇。
这是民间的解释,一些学者则另辟蹊径,以期作出圆满的结论。
宋 洪巽所著《谷漫录》认为,动物的形态决定了它们的次序。
古人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子、寅、辰、午、申、戌俱阳(阳性地支),故取相属之奇数以为名,鼠、虎、龙、猴、狗皆五指,而马也单蹄也;丑、卯、巳、末、酉、亥俱阴(阴性地支)故取相属之偶数为名,牛,羊,鸡、猪皆四爪,兔两爪,蛇两舌也。
”也就是说,生肖是根据这些动物趾的奇偶数排列入选的。
老鼠前足四趾,后足五趾,体态奇、偶皆俱,颇为特殊,故在第一位,依次是牛(四趾)、虎(五趾)、兔(四趾)、龙(五趾)、蛇(无趾舌偶)、马(单蹄)、羊(四趾)、猴(五趾)、鸡(四趾)、狗(五趾)、猪(四趾)。
明 朗瑛则依据动物出没的活动时间作推论,他在《七修类稿》中认为:昼夜中,子时,老鼠最活跃,“子”同鼠搭配;丑时,牛吃足了草,准备清晨出来耕地,所以“丑”就同牛搭配;寅时,老虎最凶猛,所以“寅”同虎相配;清晨五时后,月华还在照耀大地,故“卯”时与月宫玉兔相连;辰时,恰是群龙行雨之时,“辰”就属龙了;巳时,蛇不在路上游动,不会伤人,如此,“巳”时属蛇;午时,阴气即将产生,由于马是“阴”类动物,“午”时就归马;未时,羊吃此时的草,不会影响草的生长,故“未”时归羊;申时,猴子喜欢啼叫,故让猴与“申”搭配;“酉”时鸡开始归窝,所以就属鸡;戌时,狗开始看守门户,于是“戌”就与狗相联系;亥时,万籁俱寂,猪睡得最熟,就把“亥”送给了猪。
这些论析,似有一定道理,但又没有说清为什么时辰要用动物来相配?此外,论述中渗透的阴阳五行之说,又使十二生肖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其实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古时候没有猫,现在的猫是后来从国外引进的。
我们生活中吃老鼠的猫,最早的故乡在非洲苏丹,后传入埃及,很晚才传到国外,中国当然也在其内。
所以12生肖就没有猫了。
支持(0) 反对(0)
按回答时间 | 按评价高低网友回答(共4个回答)
lulu_grass
奇虎小灵通
皇贵妃(14级)
发小纸条
回答于 2008-04-17 10:54:46 2楼
何以十二生肖中无猫呢?原来十二生肖产生时,猫(即今日之家猫)还未加入“中国籍”呢。
我国的干支纪年法,传说产生于夏。
这个传说是否正确,无史可证,但它最迟也不会晚于商,因为甲骨文中已有记载。
从生物进化史来看,猫的历史比人类要长,但汉以前,我国只有野猫,即《礼记》中所说的山猫,或许《诗经》中“有熊有罴,有猫有虎”之豹猫等。
我国今天的家猫,据考,来源于印度的沙漠猫。
印度猫进入中国大约始于汉明帝后,因为那时,中印交往才通过佛教而频繁起来。
这离干支纪年法的产生,已是相去千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