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怎么由来吗,十二生肖的由来?
十二生肖怎么由来吗目录
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民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古时候为了让贫民百姓也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另一种说法是,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符号相配合来纪年,同时也有采用地支配合十二种动物来简单纪年。后来,这种纪年法流传到了中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在历法的纪年上仅吸收了十二种动物纪年法。
还有学者认为,十二生肖的起源很早,考古发现的战国末期睡虎地秦简与放马滩秦简日书中已经出现配有干支的十二兽,在兽名、干支排列上与后世十二生肖总体相似,其使用方法、占卜逻辑也与后世生肖相类,由此可推测睡虎地秦简与放马滩秦简日书中出现的配有干支的十二兽应是后世十二生肖的雏形。
更多关于十二生肖由来的说法,建议查阅民俗学相关书籍或论文获取。
十二生肖是怎么得来的?

有四种说法,其中比较让人信服的是图腾说。
1,星宿说
古人将黄道与赤道附近的恒星分为“”。
也分别代表一种动物。
古代将等分十二分,用十二支表示,而十二支配属生肖,生肖与二十八星宿存在对应关系。
明代大学士王鏊认为,二十八种动物配属二十八星宿,并“以七曜统之”,成“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子也”的格局。
清代李长卿在《松霞馆赘言》认为,二十八宿配动物“即前十二属加一倍者也“,“亢金龙,辰官也,角木蛟附焉。
蛟,龙类也”,体现为基础凑齐二十八种星宿动物。
但该说难免有附会,二八星宿配动物的记载要晚于十二生肖。
2,岁星说
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从木星位置可确定年度支序。
认为每十二年,“三岁穰,三岁毁,三岁康,三岁旱”,另说是“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几十二岁一饥”。
植物兴衰和动物生活环境存在周期,食草动物(鼠、牛、马、羊)和肉食杂食动物在不同年份的生活条件大不相同,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如能模仿当年生长旺盛的动物,从而形成生肖动物,以此推定动物兴衰与木星年有关,十二生肖和十二辰相统一。
3,图腾说
原始社会的先民常用某种动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的图形作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和标志,即图腾。
《》诸如人和野兽的混合形象形象就是远古各地的图腾神。
夏族的图腾是熊或鱼,商族的图腾是玄鸟,周族的图腾则有龙、鸟、龟、犬、虎诸说。
十二生肖除龙为虚幻之物,其余皆是日常可见。
其中可分两类,即“六畜”(马牛羊鸡狗猪)和“六兽”(鼠虎兔龙蛇猴),前者是人们为了经济目的而驯养,后者则一定程度骚扰人类生活,先民对其心生畏惧的动物。
因此这些动物被作为本氏族的名号标记来崇拜。
民族学者刘尧汉从彝族的图腾遗迹,反推“十二兽历”的来源,桂西彝和毛道彝的十二兽历法将人与纪历十二兽同列,“是原始人人兽不分的思想意识在现实的遗留”。
彝族仍用十二兽历纪日并用于集市之名(如虎街、兔街)。
《史记·五帝本纪》记述“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战于阪泉之野”,文中所言是各部落图腾,绝非真有降龙伏虎本领。
十二生肖来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成令人信服的学说。
4,外来说
清代赵翼在中,“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认定生肖的外来性质。
在《释干支》中,认为生肖源于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汉代西域诸国仿十二宫而造十二生肖。
、古埃及、巴比伦等古国也有类似的十二生肖,仅动物不同,由此生肖也许并非起源于中国。
但秦简的出土推翻此说,世界各国都有类似的动物崇拜,反加强图腾说的合理性。
扩展资料:
十二生肖来源的民间故事:
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结果老鼠忘了,从此猫见老鼠就寻仇。
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偷偷爬上牛背占先机。
虎和龙不服气,被封为山神和海神,排在牛的后面。
兔子不服,要和龙赛跑,兔子跑到龙前面。
狗不乐意,一气之下咬伤兔子,被罚倒数第一。
蛇、马、羊、猴、鸡之间还经过一番较量,最后猪跑来占据末席。
该传说还解释生肖为何无猫。
其实远古中国无猫,家猫传入中国时生肖早已形成。
这个近似于儿童故事的传说,远不是对问题的科学解释。
十二生肖的由来?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湖北出土的上千枝竹简,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
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
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
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想法。
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
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
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
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
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
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
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
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
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
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
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下午三点至五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
下午五点至七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傍晚七点至九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
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湖北出土的上千枝竹简,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
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
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
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想法。
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
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
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
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
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
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
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
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
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
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
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下午三点至五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
下午五点至七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傍晚七点至九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
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
夜间九点至十一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作“亥猪”。
就这样,一天的时辰和动物搭配就排列了下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后来人们把这种纪时法用于纪年,就出现了十二生肖。
12生肖的真实来历是怎么样的?

古人从古时昼夜十二点的角度解释了地支与小兽之间的关系。
然后,在十二个小时的启发下,十二星座的顺序被发明出来。
1、子时: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夜间11点至次日凌晨1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故称“子鼠”。
2、丑时:
鸡鸣,也被称为野鸡:十二小时的第二个小时。
(北京时间1:00至3:00)。
早上1点到3点很丑。
牛习惯于晚上放牧。
农民通常在晚上醒来喂牛,因此被称为“丑牛”。
3、寅时:
平淡,也称为黎明,早晨,白天等:小时是指白天和黑夜之间的时间。
(北京时间3:00至5:00)。
从凌晨3点到凌晨5点,是尹茵。
这时,昼夜行走的老虎最猛。
古人此时经常听到虎啸,因此被称为“寅虎”
4、卯时:
日出,也称为太阳的开始,破晓,升起的太阳等:是指太阳刚出现,升起的时间。
(北京时间5:00至7:00)。
清晨5点至7点。
黎明时分,兔子从巢里出来,他们喜欢吃草和晨露,所以被称为“卯兔”。
5、辰时: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早晨7点至9点,属辰时。
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6、巳时: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上午9点至11时,属巳时。
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称“巳蛇”。
7、午时:
喂食时间,又称日浦,西施等:(北京时间15点至17点)。
申请时间为3:00 pm至5:00 pm。
太阳向西,此时猴子在哭泣,因此被称为“午猴”。
8、未时: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午后1点至3点,属未时。
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9、申时: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下午3点至5点,属申时。
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称“申猴”。
10、酉时: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下午5点至7点,属酉时。
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11、戌时: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傍晚7点至9点,属戌时。
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
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称“戌狗”。
12、亥时:
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夜间9点至11点,属亥时。
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故称“亥猪”。
扩展资料
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年野兽。
在中国的日历中,有十二个新年动物轮流轮流,所以在我们的中国年,日历中使用的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绵羊,猴子,鸡,狗和猪。
十二生肖始于公元前六世纪。
早期的数字和地球分支的集合相互应用,到后来才变成的纪年的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