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相术 > 面相 >

佛学面相,佛教怎么看人面相

日期2024-01-22 来源 用户推荐

佛学面相目录

什么是相由心生?

佛教怎么看人面相

什么是相由心生?

展开全部

  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一词在佛经和相学中都是有据可考的,佛学的“相”一般而言是指事物的表现形式,与“性”相对,性一般是指事物本质。

相学的相则是指面相。

  在佛学中,“相由心生”出自佛教经典《无常经》,佛曰: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

物事皆空,实为心瘴,俗人之心,处处皆狱,惟有化世,堪为无我。

我即为世,世即为我。

  所谓“相”,即是我们平日生活中所见识到的诸事物之表象。

梵语攞乞尖拏Laks!an!a。

指事物之相状,表于外而想像于心者。

大乘义章三本曰:“诸法体状,谓之为相。

”唯识述记一本曰:“相谓相状。

”法华嘉祥疏三曰:“表彰名相”。

花是相,草木是相,男女是相,美是相,丑是相。

所谓相由心生,即是阐述了一种超脱的唯心主义哲学,《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说的是世上景象,不过光影;爱恨情仇,都是妄念。

之所以见相,是由于心中有相。

如来说勿着相,也就是让弟子们不要为尘世间的幻象所蒙蔽,应当一心求解脱,求大同,求真理。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在看相玄学中“相”的意义一般是指面相,也概指整个相貌,相由心生即是说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作为,可以通过面部特征表现出来。

这里的“相”不是指一时相貌的改变,而必须从长期的角度来理解,流传甚广的裴章的故事便是如此。

在《四库全书》(康熙版)中关于看相的内容有这样的论述,如“七尺之躯不如七寸之面,七寸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点之心。

”另有:“未相人之相,先听人之声,未听人之声,先察人之行,未察人之行先观人之心”。

佛教怎么看人面相

佛教不教人这些哦,佛经讲解的都不外乎是教人如何离苦得乐的办法,不过现在佛教在民间充斥着牛鬼蛇神的迷信外表是因为佛教教义从未真正的深入民间的原因。

如果算命者的话好信的话,他应该先给自己算算,人之所以有一些定数,是人不能做到无欲则刚。

佛教不是宿命论,我们还是需要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