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肖 > 生肖运势 >

十二生肖起始时间,十二生肖从何时开始有的

来源 未知 2024-02-28 10时

十二生肖起始时间目录

十二生肖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十二生肖从何时开始有的

中国的十二生肖起源于什么时候?

鼠:1924年、1936年、1948年、1960年、1972年、1984年、1996年、2008年、2020年、2032年。

牛:1925年、1937年、1949年、1961年、1973年、1985年、1997年、2009年、2021年、2033年。

虎:1926年、1938年、1950年、1962年、1974年、1986年、1998年、2010年、2022年、2034年。

兔:1927年、1939年、1951年、1963年、1975年、1987年、1999年、2011年、2023年、2035年。

龙:1928年、1940年、1952年、1964年、1976年、1988年、2000年、2012年、2024年、2036年。

蛇:1929年、1941年、1953年、1965年、1977年、1989年、2001年、2013年、2025年、2037年。

马:1930年、1942年、1954年、1966年、1978年、1990年、2002年、2014年、2026年、2038年。

羊:1931年、1943年、1955年、1967年、1979年、1991年、2003年、2015年、2027年、2039年。

猴:1932年、1944年、1956年、1968年、1980年、1992年、2004年、2016年、2028年、2040年。

鸡:1933年、1945年、1957年、1969年、1981年、1993年、2005年、2017年、2029年、2041年。

狗:1934年、1946年、1958年、1970年、1982年、1994年、2006年、2018年、2030年、2042年。

猪:1935年、1947年、1959年、1971年、1983年、1995年、2007年、2019年、2031年、2043年"。

十二生肖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史记》中所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就是这类说法的反映,学者们认为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

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在《陔余丛考》中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讲“十二肖象于巴比伦、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

意者此始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者也。

”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

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

《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

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

出土竹简的《日书》甲种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

卯,兔也,盗者大面头。

辰,〔原文脱漏〕盗者男子,青赤色……已,虫也,盗者长而黑蛇目。

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哘,其身不全。

……未,马也,盗者长须耳。

申,环也,盗者圆面……”

  《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

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

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

戌,土也,其禽,犬也。

……午,马也。

……已,蛇也。

申,猴也。

  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惟独缺了辰龙。

该书《言毒篇》说:“辰为龙,已为蛇。

辰、已之位在东南。

  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

南朝·陈·诗人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其言曰:“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

十二生肖从何时开始有的

展开全部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起源

  古文献记载未解决十二生肖的文化源头,古今学者对此众说纷纭。

  星宿说

  古人将黄道与赤道附近的恒星分为“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宿也分别代表一种动物。

古代将周天等分十二分,用十二支表示,而十二支配属生肖,生肖与二十八星宿存在对应关系。

[5] 明代大学士王鏊认为,二十八种动物配属二十八星宿,并“以七曜统之”,成“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子也”的格局。

清代李长卿在《松霞馆赘言》认为,二十八宿配动物“即前十二属加一倍者也“,“亢金龙,辰官也,角木蛟附焉。

蛟,龙类也”,体现十二生肖为基础凑齐二十八种星宿动物。

但该说难免有附会,二八星宿配动物的记载要晚于十二生肖。

  岁星说

  木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从木星位置可确定年度支序。

《玉函山房辑佚书》认为每十二年,“三岁穰,三岁毁,三岁康,三岁旱”,另说是“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几十二岁一饥”。

植物兴衰和动物生活环境存在周期,食草动物(鼠、牛、马、羊)和肉食杂食动物在不同年份的生活条件大不相同,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如能模仿当年生长旺盛的动物,从而形成生肖动物,以此推定动物兴衰与木星年有关,十二生肖和十二辰相统一。

  图腾说

  原始社会的先民常用某种动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的图形作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和标志,即图腾。

《山海经》诸如人和野兽的混合形象形象就是远古各地的图腾神。

夏族的图腾是熊或鱼,商族的图腾是玄鸟,周族的图腾则有龙、鸟、龟、犬、虎诸说。

十二生肖除龙为虚幻之物,其余皆是日常可见。

其中可分两类,即“六畜”(马牛羊鸡狗猪)和“六兽”(鼠虎兔龙蛇猴),前者是人们为了经济目的而驯养,后者则一定程度骚扰人类生活,先民对其心生畏惧的动物。

[9] 因此这些动物被作为本氏族的名号标记来崇拜。

  民族学者刘尧汉从彝族的图腾遗迹,反推“十二兽历”的来源,桂西彝和毛道彝的十二兽历法将人与纪历十二兽同列,“是原始人人兽不分的思想意识在现实的遗留”。

至今彝族仍用十二兽历纪日并用于集市之名(如虎街、兔街)。

  《史记·五帝本纪》记述黄帝“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文中所言是各部落图腾,绝非真有降龙伏虎本领。

十二生肖来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成令人信服的学说。

  外来说

  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认定生肖的外来性质。

  郭沫若在《释干支》中,认为十二生肖源于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汉代西域诸国仿十二宫而造十二生肖。

古希腊、古埃及、巴比伦等古国也有类似的十二生肖,仅动物不同,由此中国的生肖也许并非首创。

但秦简的出土推翻此说,世界各国都有类似的动物崇拜,反加强图腾说的合理性。

中国的十二生肖起源于什么时候?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

这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十分熟悉。

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明确生肖文化的源头在中国。

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我们从以上文献中已证明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