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肖 > 生肖运势 >

十二生肖虎的文化,2020年属虎的人几岁?

日期:2024-02-15 22:56:55 参考 用户推荐

十二生肖虎的文化目录

生肖虎的文化象征意义

2020年属虎的人几岁?

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寓意?

生肖虎的文化象征意义

1、威严和权势

西方虽然把“狮子”视为百兽之王,但是在中国古代,百兽之王却是“老虎”!中国自古以来就把老虎看成是一种视秘而不可侵犯的动物,对于老虎真是畏惧三分。

人们一提到老虎就会脸色一变,一看到老虎,就可能吓得连魂都飞了。

虎前额上的花纹构成中国的“王”字,事实上,中国的“王”字就是因为老虎而来的。

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国人巧妙地以它前额上的花纹作为一个汉字,意思是统治者。

如今,这个字已成为了百家姓中的一个了。

由此可见,虎是威严与权势的象征,言谈举止一派凛然不可侵犯的王者气度,是不可得罪的也是惹不起的,于是民谚中就有这样的说法:“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的胡子谁敢摸?”、“老虎未吃人,样子赫杀人”等等。

2、勇敢和无畏

由于虎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如虎将、虎臣、虎士等。

古代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

又如“虎狼之师”,通俗的理解就是如狼似虎的军队,比喻军队的强大,战斗力的强大!“虎贲”则象征着勇士,贲同奔,意思是虹虎舞跑,像虎一样勇猛有力。

3、祈福避邪

在中国的传说中,人们相信虎是极其有力的动物,它们能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

虎画经常被挂在墙上并正对着大门以使恶魔因害怕而不敢进入。

乃至在当代中国,也有儿童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用以驱邪,还有的人睡虎头枕以使自己更加强壮。

在虎年,孩子们的头上都写上了红色的“王”字看似能增强他们的精力与活力。

中国人爱吉物,于是虎符、虎形旗成了镇摄敌手之物,而百姓历来就愿意用虎画、虎脸、虎门神等祈福避邪。

算来,这个习俗已流传了几千年。

2020年属虎的人几岁?

2020属虎的对应的公历年份是2010年(10岁),1998年(22岁),1986年(34岁),1974年(46岁),1962年(58岁),1950年(70岁),1938年(82岁),1926年(94岁),1914年(206岁)。

虎是中国十二生肖排行第三的动物,对应地支为“寅”。

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逢丙寅年,戊寅年,庚寅年,壬寅年,甲寅年,民间俗称虎年。

1914年出生的属虎人,2020年的年龄是106岁;1926年出生的属虎人,2020年的年龄是94岁;1938年出生的属虎人,2020年的年龄是82岁;1950年出生的属虎人,2020年的年龄是70岁;1962年出生的属虎人,2020年的年龄是58岁;1974年出生的属虎人,2020年的年龄是46岁;1986年出生的属虎人,2020年的年龄是34岁;1998年出生的属虎人,2020年的年龄是22岁;2010年出生的属虎人,2020年的年龄是10岁。

虎也被叫做老虎,是现如今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肉食动物之一。

老虎通常长着棕黄的皮毛,上面有黑色条纹,脑门上的“王”字花纹无半圆形耳朵,愧于它们的丛林之王”的身份。

在猫科动物中老虎有中长的犬齿和最大号的爪子,它们的爪子能刺入皮下11厘米深,牙齿能将猎物的骨头咬碎胡须刚硬、带尖。

如手掌般大小的舌,上面生有倒刺。

棕黄色的体毛,胸腹部毛色为乳白色,全身覆盖有黑色条纹。

虎,体型庞大,是亚洲陆地上最强的食肉动物之虎多居住在山林中,一般选择独居,每只虎都有自己的领地。

虎的身体上覆盖着黑色的条纹,脸颊周围环绕着一圈较长的鬃毛,额头上的条纹看上去像是书写的“王”字。

撕咬、翻滚都是它们练习捕猎本领的方式。

生肖介绍如下:

虎为十二生肖之一,排行第三,称为寅虎。

虎图腾崇拜与文化遗产,《跳於菟》(就是《跳老虎》)传统民俗仪式,是古羌部族虎图腾崇拜的一种遗俗,目前仅存于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年都乎村,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至二十日,都要进行驱魔逐疫的《跳於菟》(wu tú)—— 即“跳老虎”活动。

2006年5月20日,土族於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虎的崇拜应源自楚文化中对虎的图腾崇拜。

虎一直受到汉民族的崇拜,是正义、勇猛无适度、威严的象征。

据考证,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现,但在我国西南地区最为流行。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我国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称虎是其祖先。

汉代人把虎看作是百兽之王。

白虎是五百年才能变白的虎,是神物,而且仙人往往也乘虎升天。

是镇西之兽。

自汉代以后虎一直成为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而没有成为帝王的象征,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观念。

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寓意?

本回答收录于「虎年唬不住」优质回答

2022年是中国的虎年,中国人用为每个年份命名,体现了古人的无尽浪漫情怀,而虎作为其中之一,在中有哪些寓意,让我为大家一一介绍。

虎文化历史悠久

老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老虎是兽中之王,它威猛、坚强、勇敢。

在人们心目中,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

在我国民间,将老虎当成神来祭祀的习俗由来已久。

早在周代,年终大祭时,就祭祀老虎。

中有“迎虎”的记载,古人认为老虎是农业生产的保护神。

祭祀老虎,是因为它能吃祸害庄稼的野猪。

我国有好多崇拜老虎,并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俗。

彝族人称虎神为“”,这是他们心目中最灵验、最崇高的神。

虎神能够为他们消灾驱邪,可以保佑他们吉祥平安。

他们把自己、家庭以及家族的幸福,都寄托在虎神的庇佑之下。

因此,在一些彝族人家的神龛上大都供奉着虎形祖灵,大门上挂着虎形辟邪,在村寨的路口设有形状像虎的石虎神。

大约在5000多年以前,老虎便与我国的民俗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虎图腾源自时期,且早于龙图腾。

对于虎的崇拜,存在各个民族宗教中。

在道教中,老虎被视为天门的守护神。

道教经典被称为“龙虎经”,炼的丹药则称为“龙虎丹”。

在中,虎还被驯化,成为为宣传佛法服务的“禅虎”。

我国南方对虎的寓意

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虎”与"福”读音相近,因而虎又成为福的象征。

比如南方年画中的《五虎(福)图》便属于此类。

此外,北方的妇女还喜欢用大红纸剪出各种各样以老虎为题材的窗花,形象质朴可爱,贴于门窗、室内,营造出吉祥红火的气氛。

虎是权力的象征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左半交给将帅,右半由皇帝保存。

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

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

在中藏有“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汉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曰“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

西安市的也藏有一枚从西安西郊发现的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

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制作却极为精巧。

虎为正义、勇猛无适度、威严的象征

虎为十二生肖之一,排行第三,地支为寅,称为寅虎。

虎一直受到的崇拜,是正义、勇猛无适度、威严的象征。

据考证,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现,但在我国西南地区最为流行。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我国的彝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称虎是其祖先。

汉代人把虎看作是。

白虎是上古之一,而且仙人往往也乘白虎虎升天,是镇西之兽。

自汉代以后虎一直成为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而没有成为帝王的象征,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观念。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 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

”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习俗,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们。

是一 些地方民间流传的避寅习俗。

虎头帽与虎头鞋

在中国的传说中,虎充满了正义感。

据历史记载,《山海经海内西经》载: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

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形象怪异,它是神山的守卫者。

而在《山海经西山经》载:“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

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它又是昆仑山之主。

虎的正义凛然,让古人们相信它能够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

所以有些家庭会在家里挂虎画并且正对大门让恶魔不敢进入侵犯,让儿童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用以驱邪,睡虎头枕以使自己更加强壮。

而百姓们常常用虎画、虎脸、虎门神等祈福避邪。

因此虎象征着祈福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