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有什么含义?古代人对白露有多喜爱?
来源 其他 时间2020-08-13 15时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白露的到来意味着夏季暑气的消退,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也是人们享受丰收的时候。白露节气有什么含义?古代人对白露又有多喜爱?我们一起通过文章看看吧!

白露节气有什么含义?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是白露,九月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称之为露。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
白露过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到来。“白露”代表着暑热的结束,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而在季节转化过程中,丰收的秋季带给了人们与健康有关的食物以及民俗。
在此节气白天的温度仍有三十几度,每到夜晚之后,会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甚大。人们能明显地感觉到已远离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已经来到了。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
白露过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到来。“白露”代表着暑热的结束,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而在季节转化过程中,丰收的秋季带给了人们与健康有关的食物以及民俗。
在此节气白天的温度仍有三十几度,每到夜晚之后,会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甚大。人们能明显地感觉到已远离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已经来到了。

古代人对白露有多喜爱?
古人对白露这个节气也是十分的喜爱,对此也流传下来了不少习俗和文学作品
古人的诗词描述
《白露》(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秋露》(唐·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古人关于白露的风俗
收清露,祭禹王,吃龙眼,白露茶,白露米酒,十样白,吃番薯
古人关于白露的谚语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棉怕白露连阴雨。
天气好,吐絮好。
几日无太阳,吐絮就不畅。
白露不低头,割倒喂老牛。
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
底粪小麦苗粪谷。麦子铺底粪,越长越有劲。
《白露》(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秋露》(唐·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古人关于白露的风俗
收清露,祭禹王,吃龙眼,白露茶,白露米酒,十样白,吃番薯
古人关于白露的谚语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棉怕白露连阴雨。
天气好,吐絮好。
几日无太阳,吐絮就不畅。
白露不低头,割倒喂老牛。
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
底粪小麦苗粪谷。麦子铺底粪,越长越有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