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十五的风俗和禁忌,正月十五的风俗和禁忌 正月十五元宵节有什么讲究
大年十五的风俗和禁忌目录
大年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在这一天,人们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和禁忌。
。
风俗:。
。
1.赏花灯:大年十五是元宵节,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放烟火,庆祝团圆和祈福。
。
2.吃元宵:元宵是元宵节的主食,有着圆圆滚滚、甜甜的口感,寓意着圆满和团圆。
。
3.舞龙舞狮:在一些地方,人们会表演舞龙舞狮,以求吸收龙的灵气和神力,保佑平安吉祥。
。
4.燃放孔明灯:孔明灯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灯笼,象征着祈福和祝愿,人们会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希望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
禁忌:。
。
1.不要打破东西:在大年十五这一天,人们要尽量避免打破东西,因为这会带来厄运和不祥。
。
2.不要吃糯米饭:据说大年十五吃糯米饭会导致口舌生疮,还会让人家庭不和睦。
。
3.不要倒垃圾:在大年十五这一天,人们不要倒垃圾,因为这会让家中财运不佳。
。
4.不要剃头:在大年十五这一天,人们也不要剃头,因为这会让自己的寿命缩短。"。
正月十五的风俗和禁忌是什么?

正月十五的风俗和禁忌如下:
一、祭祀神明、祖先
正元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在汉武帝时,正月十五上元节需祭祀“太一神”,《资治通鉴》中有记载:上元燃灯,或云以汉祠太一自昏至昼故事。
二、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民间的重要习俗,元宵最早称为“浮元子”,在古时,“元”意指开年的第一个月,而且“元”与圆谐音,即为团团圆圆,因此吃元宵便是将好兆头吃进肚子里。
三、舞狮子
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听说在南方盛行。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四、闹花灯
在元宵节这天,民间有打灯、挂灯、观灯的习俗,早在西汉时就已经兴起,隋唐时开始兴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挂上精致的花灯,再加上这天月夜明朗,因而呈现出盛世之景。
五、猜灯谜
在闹花灯的同时,人们为了让活动变得更丰富有趣,也会在这天“猜灯谜”。
大家通常会将谜语黏贴在花灯之下,以供四面八方之人前来猜答,而猜对的人不仅能获得礼品,也能赢得众人的掌声和欢呼声。
六、正月十五元宵节禁忌
1、元宵节当天不要杀生,这是一个见血的不详恶兆,所出现的问题则是破财及病灾。
2、元宵节不当天避免脏话、据说这样去做,今年会祸从口出、不经意说错话而带来大的祸事。
3、元宵节当天不要借给别人钱,据说这样做的话、会把你的运气借走。
4、元宵节当天不能剪发,洗头,因为“发”如同发财的发,而在此日洗发、会将财富洗之一空,一年存不下积蓄。
正月十五的风俗和禁忌 正月十五元宵节有什么讲究

正月十五的风俗和禁忌正月十五元宵节有什么讲究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2、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
3、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华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5、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6、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7、划旱船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
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8、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9、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
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
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10、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11、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
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12、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正月十五元宵节有什么讲究?
1、元宵节当天不能洗头、剪头发,认为“发”如同发财的发,洗发会将财富洗掉,这一年存不下积蓄;
2、不要杀生,见血是不详的恶兆,会破财或有病灾;
3、米缸不能见底,最好把米装满,因为米缸见底,古时有断炊堪虞之说;
4、衣服和鞋子不能弄破,传言会一年霉运缠身;
5、不要借钱给别人,据说会把运气借走;
6、不要做大的机械活动,因为当天工具或者其他设备的破损,意味着来年财富的消失;
7、避免说脏话或晦气话,祸从口出,这一年会不吉利;
8、长辈不能打骂孩子,元宵节以喜庆为主,哭泣会带来霉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