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苏州过年的风俗图片,江苏过春节的习俗与传统活动?

时间:2023-12-26 22:00 参考 用户推荐

苏州过年的风俗图片目录

苏州过年的风俗图片

江苏过春节的习俗与传统活动?

苏州的民风习俗有哪些

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苏州过年的风俗图片

    1. 大年三十:祭祖、守岁。一定要等先人祖辈都用完膳,一家人才能围坐开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起守岁,小朋友们要收获压岁钱。

    2. 大年初一:吃糖年糕小圆子。大家穿上新衣,开启美好的一年。初一的早餐一般是汤圆(或小圆子)和糖年糕,寓意着新的一年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3. 大年初二:走亲戚,喝元宝茶。老苏州待客必请喝“元宝茶”。在茶内放上青果(橄榄),或茶盖顶置青果一枚,还要用金漆盘装果品献客,说一句“恭喜多如意”。

    4. 大年初五:苏州人迎财神。现如今,苏州人迎财神摒弃了扰民又污染环境的放鞭炮,微信群里的电子鞭炮可是好不热闹。

    5. 正月十五:赏花灯闹元宵。

    如需更多苏州过年的风俗图片,建议访问苏州博物馆官网或相关旅游网站获取。

江苏过春节的习俗与传统活动?

江苏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又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江苏各地民间传统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除了一些全国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本地特有的习俗。

现在我们就来感受下江苏人怎么过春节的,都有哪些传统活动?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

”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

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无锡旧俗,年初一早晨开门,要放3声开门爆仗。

早餐吃糕丝、圆子、面条,取团圆、高升、长寿、长春之意。

这天,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饭,寓意“有余”。

吃饭时不能以汤浇饭,也不吃粥,怕出门遇雨。

还忌向邻居乞火、汲水,告诫不骂人,不发怒,不讲不吉利的话,祈求全年平安吉祥。

春节期间,晚辈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

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等话,互相祝贺。

新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

老人自年满60虚岁开始,每10年在春节期间设宴庆祝。

无锡还有一个风俗与别处略异,即凡有六十、七十、八十祝寿,都在春节举行,而不是在生日祝贺。

元旦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不能扫地的风俗,无锡也是这样。

认为一扫地要把财气扫掉。

年初二即使扫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门,而是堆在屋角边,一直要到正月半,称为“聚财”。

岁朝风俗忌向人家乞火、汲水,也不动刀剪,又禁止倾倒污水、粪便。

元旦临睡时,又要放二声或三声关门爆仗。

无锡这一天晚上睡得都较早,如有孩童贪玩不肯睡时,父母常哄孩子说:“早些睡,今晚听老虫做亲”。

无锡旧俗对元旦这一天的气候十分重视,常以这天的天气测试今后一年的收成。

江宁县元旦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

吴县多于元旦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

苏州习俗:元旦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

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

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

自元旦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

准安人传说,吃汤团可以接财神,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汤团吃。

武进县妇女元旦剪松柏枝,绕以红丝,戴在发髻上,据说可以长寿。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

苏州的民风习俗有哪些

苏州习俗:春节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

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

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

自春节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

准安人传说,吃汤团可以接财神,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汤团吃。

武进县妇女春节剪松柏枝,绕以红丝,戴在发髻上,据说可以长寿.老北京腊月家家事儿多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

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

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

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

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

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

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

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

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

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

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

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

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

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过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过年习俗:

1. 春联:春联是过年期间门上常见的对联,用红色纸张写上吉祥的对联内容,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望。

如下图所示:

2. 年夜饭:年夜饭是过年前夜全家团聚共进的一顿丰盛晚餐。

家人们会准备各种美食,如鱼、鸡、肉等,寓意着年年有余。

如下图所示:

3. 红包:在过年期间,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里面装有一定金额的钱。

这是一种祝福和表达关爱的方式,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事情之一。

如下图所示:

4. 拜年:过年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拜年时,长辈还会给晚辈送上红包。

如下图所示:

5. 放鞭炮:过年时,人们会放鞭炮来驱邪、辟邪,以及庆祝新年的到来。

鞭炮声也象征着把一年的晦气和霉运炸走,迎接新的开始。

如下图所示:

6.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舞蹈表演形式,常常在过年期间进行。

龙和狮子都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舞龙舞狮能够驱邪、辟邪,给人们带来好运和祝福。

如下图所示:

这些习俗都是中国过年期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无论是团聚共进的年夜饭,还是互相拜年送红包,都体现了人们对幸福和吉祥的追求。

同时,这些习俗也展示了中国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