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知识 >

独秀峰风水,袁枚《独秀峰》原文及翻译赏析

日期2024-02-19 来源 网络

独秀峰风水目录

桂林游记之九——独秀峰靖江王府

袁枚《独秀峰》原文及翻译赏析

桂林游记之九——独秀峰靖江王府

作文标题: 桂林游记之九——独秀峰靖江王府

关键词: 靖江 王府 小学五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五年级

作文来源: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五年级的作文,题目为:《桂林游记之九——独秀峰靖江王府》,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一座海拔只有六十六米高的小山峰,但这座小山峰却出名的很,因为它位于靖江王府内。

独秀峰从桂林市中心拔地而起,周围两江四湖将其环绕,且群山环在侧,呈群山朝拜之势,因此被人们成称为“风水宝地”。

独秀峰下就是靖江王府,这座王府是明朝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分封给其侄孙朱守谦的藩王府。

王府背靠独秀峰但并不在山峰的正下方,据说是因为独秀峰下有“龙脉”,为防止挡住龙脉而偏东了。

我们随着导游一路进入王府的大门和前殿,整个王府修建得很气魄、幽静、很多人在参观,但仍然不觉得嘈杂。

府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

路上都是那种青石板路,据说还是原来修建使用的古老的青石板呢,历史够久的。

院内有一种古树,具体名字我想不起来了,在这种古树上寄生了两种植物,所以使得一种树上你可以看到三种树叶,其中有一种植物叶子像鳞片,被称为龙鳞。

据导游说这种植物只有王府内有,即使一墙之隔的王府外的植物上均没有这种植物,有人曾经将这种植物移植到外面,但均不能成活,所以很多人都相信:是王府的灵气使得这种植物生存的。

我们一路前行瞻仰了孙中山先生的纪念碑,缅怀这位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相信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导游说接下来我们将要进入独秀峰的龙脉中,我的心里好奇极了,充满了期待。

可是导游说为防止里面的岩石风化,我们只能等前面那些人参观完了我们才能进,而且只能参观二十分钟,所以要在外面解说。

她说龙脉中主要就是有六十尊太岁石像,据说靖江王府内的第三代王爷是最长寿的,且一生少病少灾的,因为他把自己的太岁做成玉佩随身携带,保佑他一生平安。

后来他又把六十位太岁都可在龙脉的石洞内,供人们祭拜。

其实这就和咱们平时说的过年要“压岁”、“犯太岁”、“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中的太岁是一个意思。

我们进得龙脉中后也进行了“拜太岁”。

妈妈还给我请了我的太岁,希望我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

出了龙脉我们看到王府的花园还有月牙湖,真的很美。

再向西面是贡院,我们还真拿了卷子,用毛笔做了问答题,当然答的是旅游景点的问题。

可笑的是真的有两位叔叔高中“状元”呢,只是没有我,很遗憾!最后,我们沿着石板路登上了独秀峰,将整个桂林市尽收眼底,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袁枚《独秀峰》原文及翻译赏析

独秀峰原文: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独秀峰翻译及注释 李达均

翻译 全然找不到来龙去脉,只见一座高峰突然出现,高可入云,直插南斗星。

桂林山水本来就十有八九奇绝卓异,而独秀峰更是首屈一指。

几百级阶梯拾级而上才到达它的峰巅,尽览全城风光,但见轻雾迷漫,碧波荡漾。

青山尚且可以矗立如琴弦,人生孤立无援又有何妨碍!

注释 1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

2来龙去脉:旧时堪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

3南斗:星宿名,在南天。

4伤:妨碍。

独秀峰鉴赏 李达均

  《独秀峰》是袁枚晚年重游桂林所作,虽然诸家选评赏析极少,几乎被人遗忘,但细读之,仍然可以从中鲜明地感受到「性灵」说的审美追求。

  题名为「独秀峰」,但诗人并未平铺直叙,作一般性的平实说明,而是以「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这种突兀的笔触,夸饰性的语言,横空劈来。

一个「插」字,逼真地写出诗人与独秀峰不期而遇时敏锐而又独特的审美感受,显示了独秀峰的动态美;也生动地突现出独秀峰孤峰横插、直冲云霄的不凡气势。

同时,还由孤立的山,联想到孤立的人生,发出青山尚且劲直、人生何必感伤的兴叹,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怀。

  这首诗极言独秀峰孤兀参天,并寄寓了孤高自守的高尚追求。

作者先写从远处遥望独秀峰,好似插入青天的利剑,高峻笔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奇景多多,却远不如这一峰雄伟奇特。

拾级而上,俯视天下,一城烟水浩渺无边,胸襟亦为之开阔。

观景生情,奇景感染著像独秀峰一般孤高傲岸清俊的诗人。

前三联蓄足情势,尾联水到渠成抒发了「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的豪迈感慨。

  这首诗歌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增强动感,化无形为有形,赋予静态的独秀峰以动感的形象,展现了「绝无有」的「插南斗」之势。

「插」字用得妙,妙在化静为动,山由无到有、到直冲云天的过程被动态的呈现出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独秀峰的独特姿态。

诗词作品: 独秀峰 诗词作者:【 清代 】 袁枚 诗词归类: 【景点】、【写山】、【抒怀】